掃墓祭祖、踏青插柳……清明既是節(jié)氣又是節(jié)日,包含著豐富的習俗和特定的慎終追遠、行孝盡哀的文化紀念意義。
讓我們一起看看名人筆下的清明,追憶故人往事。
海棠依舊,你不在了
——鄧穎超《海棠花祭》
春天到了,百花競放,西花廳的海棠花又盛開了??椿ǖ闹魅艘呀涀吡?,走了十二年了,離開了我們,他不再回來了。
你不是喜愛海棠花嗎?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這個海棠花盛開的院落,就愛上了海棠花,也就愛上了這個院落,選定這個院落,到這個盛開著海棠花的院落來居住。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,我比你住得還長,到現在已經是三十八年了。
海棠花現在依舊開得鮮艷,開得漂亮,招人喜愛。它結的果實味美,又甜又酸,開白花的結紅海棠,開紅花的結黃海棠,果實累累,掛滿枝頭,真像花果山。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時候,大家就把它摘下來吃,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醬,吃起來非??煽?。你在的時候,海棠花開,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,抽幾分鐘散步觀賞;夜間你工作勞累了,有時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樹前,總是抬著頭看了又看,從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,得以稍稍休息,然后又去繼續(xù)工作。你散步的時候,有時約我一起,有時和你身邊工作的同志們一起。你看花的背影,仿佛就在昨天,就在我的眼前。我們在并肩欣賞我們共同喜愛的海棠花,但不是昨天,而是在十二年以前。十二年已經過去了,這十二年本來是短暫的,但是,偶爾我感到是漫長漫長的。
海棠花開的時候,叫人那么喜愛,但是花落的時候,它又是靜悄悄的,花瓣落滿地。有人說,落花比開花更好看。龔自珍在《己亥雜詩》里說:“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?!蹦阆矚g海棠花,我也喜歡海棠花。你在參加日內瓦會議的時候,我們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開,因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開著的美好的花朵,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,把它壓在書本里頭,經過鴻雁帶到日內瓦給你。我想你在那樣繁忙的工作中間,看一眼海棠花,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,這樣也是一種享受。
你不在了,可是每到海棠花開放的時候,常常有愛花的人來看花。在花下樹前,大家一邊賞花,一邊緬懷你,想念你,仿佛你仍在我們中間。
借墓游春
——豐子愷《清明》
清明例行掃墓。掃墓照理是悲哀的事。所以古人說:“鴉啼雀噪昏喬木,清明寒食誰家哭?!庇终f:“佳節(jié)清明桃李笑,野田荒冢只生愁?!比欢谖矣讜r,清明掃墓是一件無上的樂事。人們借佛游春,我們是“借墓游春”。
清明三天,我們每天都去上墳。第一天,寒食,下午上“楊莊墳”。楊莊墳離鎮(zhèn)五六里路,水路不通,必須步行。老幼都不去,我七八歲就參加。茂生大伯挑了一擔祭品走在前面,大家跟他走,一路上采桃花,偷新蠶豆,不亦樂乎。
到了墳上,大家息足,茂生大伯到附近農家去,借一只桌子和兩只條凳來,于是陳設祭品,依次跪拜。拜過之后,自由玩耍。有的吃甜麥塌餅,有的吃粽子,有的拔蠶豆梗來做笛子。蠶豆梗是方形的,在上面摘幾個洞,作為笛孔。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來,裝在這笛的一端,笛便做成。指按笛孔,口吹豌豆梗,發(fā)音竟也悠揚可聽。可惜這種笛壽命不長。拿回家里,第二天就枯干,吹不響了。
依著老例祭祖先
——葉圣陶《過節(jié)》
逢到節(jié)令,我們依著老例祭祖先。我家過節(jié)共有三桌。上海弄堂房子地位狹窄,三桌沒法同時祭,只得先來兩桌,再來一桌。杯筷碗碟拿不出整齊的全套,就取雜色的來應用。蠟盞彎了頭。香爐里香灰都沒有,只好把三支香擱在爐口算數??傊?,一切都馬虎得很。
供了香,斟了酒,接著就是拜跪。平時太少運動了,才過四十歲,膝關節(jié)已經硬化,跪下去只覺得僵僵的,此外別無所思。從前父親跟叔父在日,他們的拜跪就不相同。容貌顯得很肅穆,一跪三叩之后,又輕輕叩頭至數十回,好像在那里默禱,然后站起來,恭敬地離開拜位。所謂“祭如在”,“臨事而敬”,他們是從小就成為習慣了的。
寫清明的好詩很多
——李國文《一首清明詩與一幅清明畫》
每逢清明,就會想到杜牧在安徽池州寫的詩:“清明時節(jié)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借問酒家何處有?牧童遙指杏花村?!睋f,此詩一出,全國范圍內至少有七八個名叫杏花村的地方,聲稱杜牧所寫的,即是他們的村子。正因為是好詩,才千古流傳,膾炙人口,正因為是好詩,才爭著搶著,為鄉(xiāng)土增光吧?
寫清明的詩很多,寫清明的好詩也很多。但是,畫清明的畫卻很少,而像北宋時期張擇端的《清明上河圖》那樣宏大題材的作品,更是絕無僅有,可人們在清明時節(jié),很容易想起來杜牧的這首清明詩,卻很少想到珍藏在故宮的張擇端的這幅清明畫。這幅畫和這首詩,同寫清明時節(jié),清冷與火熱,沉重與喧囂,抑郁與亢奮,低調與昂揚,給人留下的感受,絕對是截然不同的。 (小編整理)
(責任編輯:梁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