層林盡染秋意濃,徒步賞景正當時。當戶外徒步的“山系”運動風,吹遍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,渴望自由、崇尚解壓刺激的年輕人,追求健康、體驗樂趣的老人,以及親子遛娃、家庭放松的中年人,都渴望走到戶外,來一場暢快的徒步之旅。
然而,近日,河南輝縣等地先后有徒步人員受困,導致各類安全事故發(fā)生,輕則迷路受傷,重則危及生命,越來越火的“山系”風,給秋日愜意的放松“Mountain Walk”帶來一絲隱患。有數(shù)據(jù)顯示,隨著參與人數(shù)的增加,迷路、墜崖、失溫等事故頻發(fā),僅2024年,就發(fā)生了300余起事故。徒步是人人都能“徒”嗎?為此,山西晚報·山河+記者采訪了太原市登山戶外運動協(xié)會米墨,從專業(yè)角度來分析省內適合徒步的路線及注意事項。
越來越火熱的“山系”徒步風
近年來,徒步逐漸從小眾運動發(fā)展成為新的大眾休閑潮流。在社交平臺上,以“戶外”“出游”等關鍵詞搜索,“徒步”“登山”出現(xiàn)的頻次最高,參與人數(shù)也在增長。小紅書APP上,“徒步”這一關鍵詞話題度高達27.1億。專業(yè)戶外類APP“兩步路”目前注冊用戶超過2000萬。其中,徒步的用戶群體占到90%以上。據(jù)平臺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僅2025年中秋國慶假期,“戶外徒步”搜索量同比增長超過253%。徒步,正從一項專業(yè)運動,逐漸成為年輕人熱衷的周末出行、緩解壓力需求的運動。
“我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習慣這種方式,一到周末,就想往山里跑……”已經(jīng)是資深徒步愛好者的張女士說。只要時間允許,身體沒有不適,她喜歡短線一日游。她認為,這樣既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,也能緩解自己一周工作的疲憊感。
太原市登山戶外運動協(xié)會米墨說,徒步對裝備和體能的參與門檻極低,游客可以在社交媒體找到詳盡攻略,也可以選擇成熟的商業(yè)徒步團,因此成為了最易上手的戶外活動。現(xiàn)在的徒步運動已經(jīng)形成了專業(yè)的市場化運作,從參與到裝備,是個完整的消費體系。但,從專業(yè)角度來說,并非所有人都適合參與徒步運動。
山西徒步地圖:按“級”選路,各得其樂
米墨介紹說,山西坐擁太行、呂梁山脈的獨特地貌,兼具自然奇觀與人文底蘊,從入門級步道到專業(yè)級路線全覆蓋,可以滿足不同人群需求,所以參與該項運動的人也不在少數(shù)。她從專業(yè)的角度給出合適建議:
入門&親子優(yōu)選:輕松解鎖秋日美景
這類路線難度低、路況平緩,兼顧觀賞性與安全性,是新手和家庭出游的絕佳選擇。太原周邊的天龍山、龍山石窟、蒙山、太山、二龍山、玉泉山,草木蔥蘢且配套完善,漫步途中可賞古跡、觀秋景;汾河濕地公園、汾河一庫、汾河二庫則主打休閑愜意,親子同行可邊徒步邊野餐,感受水岸秋光。
進階挑戰(zhàn):資深玩家的山野試煉
有一定徒步經(jīng)驗的愛好者,可嘗試難度升級的路線。太原周邊的龍角山、一線天,地形稍復雜卻不失趣味;省內則有忻州陀螺山、蘆芽山,陽泉燕子崖、翠峰山,霍州七里峪,黎城黃崖洞等,山路曲折、視野開闊,能在徒步中體驗征服感。
頂級朝圣:五臺山的徒步盛宴
作為中國十大徒步線路之一,五臺山是全球獨有的“地質+文化”雙重瑰寶——25億年古老地層造就了八百里太行最高峰,兩千年佛教文化沉淀使其成為信仰高地。這里一日四季、云海壯闊,高山草甸與古木長林相映成趣,獨特的魅力讓它成為高級玩家的必打卡地,行走其間既是對體能的挑戰(zhàn),也是對心靈的洗禮。
安全預警:熱門景點的“隱形風險”
米墨說,很多徒步者總認為“近郊路線難度低,無需防備”,但這正是事故頻發(fā)的核心原因。崛圍山、天龍山等近郊景點,因交通便利、難度適中,節(jié)假日往往游客較多,狹窄路段易引發(fā)擁擠踩踏。同時,部分中老年人或患有基礎病的人群,忽視自身身體條件盲目參與,易突發(fā)健康危機。此外,山區(qū)天氣多變、部分路段無防護設施,雨天路滑易摔倒,天黑后視線受阻易迷路,這些“隱形風險”都可能釀成意外。
需特別提醒的是,患有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糖尿病、哮喘等基礎病的中老年人,以及膝關節(jié)、髖關節(jié)、踝關節(jié)有損傷的人群,不適合參與登山類戶外運動;徒步前務必評估自身狀態(tài),不能逞強。
裝備&防護:選擇需匹配路線難度
米墨說,只要準備參與徒步運動,就要做好各項安全準備,尤其是裝備。徒步裝備的選擇需匹配路線難度,科學準備是安全的基礎保障。
入門級/親子徒步:穿舒適透氣的運動衣褲、防滑運動鞋即可,攜帶雙肩包、足量飲用水、少量零食、防曬用品和簡易急救包(碘伏、創(chuàng)可貼、繃帶)。
進階級徒步:需配備專業(yè)戶外裝備,核心包括防滑耐磨的登山鞋、能減輕膝蓋壓力的登山杖、容量適中的戶外背包,額外攜帶頭燈、雨具、保暖衣物和能量棒。
頂級徒步(如五臺山):除專業(yè)裝備外,還需準備衛(wèi)星電話、離線地圖、睡袋、防風雪庇護所,以及應對極端天氣的保暖層和應急食品。
無論路線難度如何,都需遵循“不冒險、不冒進”原則,優(yōu)先選擇正規(guī)路線,跟隨專業(yè)俱樂部或團隊出行,提前了解行程路況和天氣情況。
遇險自救:掌握這些“保命技巧”
米墨說,她在帶團隊出行的過程中總結出,戶外徒步可能遭遇環(huán)境、身體、意外三類危險,牢記“先自救止損,再科學求救”的核心原則,能最大程度降低傷害。
在遭遇環(huán)境類(迷路、極端天氣、復雜地形)險情時,立即停止前進,在安全區(qū)域搭建臨時庇護所;用離線地圖或指南針確認方向,不闖未知路線;合理分配水和食物,暴雨遠離山谷河道,高溫防中暑,暴雪防失溫,雷雨天遠離樹木。
如果遇到身體類(體力透支、脫水、失溫)險情,做好節(jié)省體能保護,每小時休息10-15分鐘,少量多次補水補能;高溫頭暈及時轉移至陰涼處,可服用藿香正氣水;失溫時立即穿保暖衣物,喝溫熱糖水,多人可依偎取暖。
如果遇到意外類(受傷、動植物傷害)險情,劃傷時一定要消毒并及時包扎,扭傷時冷敷制動,懷疑骨折時用樹枝、登山杖簡易固定;遇蛇、野豬等野生動物,冷靜緩慢后退,不奔跑、不直視動物眼睛,被攻擊時用背包遮擋頭部頸部。
正確求救方式:在遭遇各種險情后,要在自救后及時求救,正確的求救方法為,有信號時撥打110、120,清晰說明位置(GPS坐標、地標)、人數(shù)、危險類型;無信號時,點燃三堆三角形火堆,或用鮮艷衣物搭建標識,按“三聲一組”規(guī)律呼喊(如“救命—救命—救命”),間隔1-2分鐘重復,既節(jié)省體力,又符合國際通用求救節(jié)奏。
“小白”入門:避開誤區(qū),穩(wěn)步進階
米墨說,隨著參與徒步活動的人群越來越大眾化,但戶外行業(yè)專業(yè)的俱樂部和團隊卻是良莠不齊,徒步“小白”入門時,需避開“跟風冒險”的誤區(qū)。她說,正規(guī)的團隊或俱樂部,首先要有旅行社資質,同時,領隊需要有行業(yè)認可的中登協(xié)戶外指導員資格證。
參與徒步時,先從簡單路線起步,先打卡太原周邊的入門級景點,積累經(jīng)驗后再逐步升級路線;同時,新手“小白”參與徒步活動時,切記選擇有正規(guī)資質的俱樂部和團隊,不參與無保障的“野團”或獨自挑戰(zhàn)復雜路線;不被短視頻、營銷號渲染的“極限徒步”誤導,理性評估自身能力,拒絕超出承受范圍的冒險;提前學習戶外安全知識,掌握基礎自救技巧,做到“有備而行”。
秋日山野的美景值得奔赴,但生命安全更值得守護。無論是新手還是資深玩家,都應把安全意識刻在心里,把防護準備做在前面,讓每一次徒步都能在愜意與安心中共存,在自然中收獲治愈與成長。
山西晚報·山河+ 記者 馬秀鳳
(責任編輯:梁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