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柳宗元
作為父母,經(jīng)常會把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進行比較,由于“這山望著那山高”的心理作祟,總覺得孩子是別人家的乖,于是“別人家的孩子”一詞逐漸發(fā)生語義增值,被賦予了優(yōu)秀孩子的潛在含義。當今社會,“別人家的孩子”一詞常見于各類媒體,且傳播廣泛,那么古代有沒有“別人家的孩子”呢?有,不過表述與現(xiàn)在不同而已。
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,孔子對他十分欣賞。《論語·雍也》篇中記載著孔子對顏回直言不諱的贊詞:“賢哉,回也!”《周易·系辭》中也有一句孔子稱贊顏回的話:“顏氏之子,其殆庶幾乎?”孔子為什么要夸顏回呢?《論語》解釋是因為顏回“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”,一簞飯,一瓢水,住在簡陋的小屋里,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,而顏回身處其中卻始終沒有改變自己好學的樂趣?!吨芤住分械恼f法則是顏回“有不善未嘗不知,知之未嘗復(fù)行也”,意為顏回心懷仁德,善惡了然,對于那些不好的事情非常警惕,時刻避免讓自己犯錯。
孫權(quán),字仲謀,是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。東漢建安十八年(213年)初,曹操與孫權(quán)在濡須會戰(zhàn)月余,可并沒有占到什么便宜。裴松之在《三國志》注中說,曹操見孫權(quán)親自刺探軍情且軍伍整肅,曾感嘆:“生子當如孫仲謀!”從這句話可以看出,曹操是把孫權(quán)看成了“別人家的孩子”。這段史實后來被辛棄疾寫進《南鄉(xiāng)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懷》中:“年少萬兜鍪,坐斷東南戰(zhàn)未休。天下英雄誰敵手?曹劉。生子當如孫仲謀?!毙翖壖苍谠~中把孫權(quán)看作三國時代第一流叱咤風云的英雄來頌揚,讓曹操和劉備給他當配角,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、劉備才堪與之爭勝。詞人之所以如此用筆,實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,慨嘆當時南宋無大智大勇的人執(zhí)掌乾坤。全詞對孫權(quán)給予高度評價,肯定了他的年少有為。
說到孫權(quán),有必要提一下他的哥哥孫策。孫策平定江東,成了割據(jù)一方的梟雄,在袁術(shù)眼里,他是個不折不扣的“別人家的孩子”。陳壽在《三國志》中記載,袁術(shù)經(jīng)常感嘆“使術(shù)有子如孫郎,死復(fù)何恨”,這句話也被羅貫中一字不改地寫進了《三國演義》中。此處所謂的“孫郎”指的就是孫策,可見不僅袁術(shù)認為孫策優(yōu)秀,就連史學家陳壽和小說家羅貫中,也都認可孫策的出色才干。
柳宗元,字子厚,小時候也是“別人家的孩子”,好友韓愈在為其創(chuàng)作的墓志銘《柳子厚墓志銘》中曰:“子厚少精敏,無不通達。逮其父時,雖少年,已自成人,能取進士第,嶄然見頭角。眾謂柳氏有子矣?!绷谠晟贂r博學能文,聰慧機敏,21歲進士及第,26歲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中榜,在“三十老明經(jīng),五十少進士”的科舉角逐場上,可謂春風得意。眾所周知,柳宗元詩文俱佳,造詣極深,成就非凡,被后世推崇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
據(jù)唐代李浚所撰的雜史《松窗雜錄》記載,唐中宗曾召見大臣蘇瑰和李嶠的兒子,問他們近來讀過什么書,蘇瑰的兒子蘇颋云“木從繩則正,后從諫則圣”,李嶠的兒子則道“斫朝涉之脛,剖賢人之心”。蘇瑰的兒子回答很切題,充滿了正能量,而李嶠的兒子是以商紂王的典故應(yīng)對,話語雖精妙,卻極為消極,故唐中宗評價說:“蘇瑰有子,李嶠無兒?!边@則故事后來廣泛流傳,北宋時司馬光還指斥此事虛妄不實,但不得不承認,彼時的蘇颋確實完美詮釋了“別人家的孩子”真正含義。長大后,蘇颋也沒有辜負大家對他的盛贊,累任要職,其父蘇瑰去世后還襲封許國公。此外他文章也寫得很好,與燕國公張說齊名,被時人稱為“燕許大手筆”。
事實上,“別人家的孩子”的確讓人羨慕有加,但把自己的孩子培養(yǎng)好實乃當務(wù)之急。自己的孩子培養(yǎng)好了,那么在他人眼中,自然也就成了“別人家的孩子”。常言道“少年智則國智,少年富則國富,少年強則國強”,倘若我們每個人的孩子都能成長得足夠優(yōu)秀,那么國家的強盛不就指日可待嗎?
(責任編輯:盧相?。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