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已布陳在展柜里的《永樂大典》嘉靖副本“陳”字冊 記者 方非攝
5月31日,“珠還合浦 歷劫重光——《永樂大典》的回歸和再造”展覽將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二展廳開展,6月1日起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。同時,國家圖書館成立《永樂大典》研究中心,持續(xù)推進古籍保護事業(yè)發(fā)展和中華傳統(tǒng)典籍文化傳播。
展覽共分“大典猶看永樂傳”“合古今而集大成”“久閱滄桑惜弗全”“遂使已湮得再顯”“珠還影歸惠學林”5個單元,講述這部巨著的前世今生,展示其豐富而寶貴的知識體系、思想觀念、人文精神和道德規(guī)范。
展覽共展出展品60余種70余冊(件),其中9冊《永樂大典》嘉靖副本為近年來首次展出,即“人”字冊,“陳”字冊,“農(nóng)”字冊,“易”字冊,“頌、溶、蓉、庸”字冊,“郎”字冊,2 件“水”字冊,“士”字冊。有多冊是海外回歸的代表,如1938年王重民自英國為北平圖書館購入的“農(nóng)”字冊,1951年蘇聯(lián)列寧格勒大學東方學系圖書館送還中國的“頌、溶、蓉、庸”字冊,1955年德國政府送還中國的“士”字冊等。
此外,還有1950年顧子剛捐贈的“易”字冊,1951年徐伯郊捐贈的“郎”字冊,1951年商務印書館捐贈的“水”字冊,1958年北京大學捐贈的“水”字冊等,充分體現(xiàn)了國家及社會各界人士對中華典籍的重視、愛護之心。
《永樂大典》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(chǎn),也是國圖善本中“四大專藏”之一。這部曠世宏編搜輯宏富,溫潤古雅,具有版式精美、開本宏大、繪圖精麗等特點,是中國古代典籍文化的精華之作。《永樂大典》正本下落不明,原11095冊、22937卷(包含目錄、凡例60卷)的嘉靖副本,截至目前僅有400余冊、800余卷及部分零葉存世。國圖共藏224冊(其中62冊現(xiàn)暫存于臺灣),是《永樂大典》海內(nèi)外最大藏家?!队罉反蟮洹芬彩俏覈糯畲蟮囊徊款悤?,展覽將選擇歷代具有代表性的類書進行介紹,專門對“類書”這種傳統(tǒng)書籍類型進行科普。
展覽特設單元展示了《永樂大典》的回歸和再造,以圖表加重點事件描述的形式,細致全面地整理了《永樂大典》通過政府撥交、海外送還、藏家捐贈、員工采訪等多種途徑,入藏國家圖書館的曲折歷程。
展覽還將以封面集合的形式向觀眾展示《舊五代史》《直齋書錄解題》《宋會要輯稿》等部分從《永樂大典》中輯佚的書籍。并配合展出明抄本、明刻本、明拓本等40余冊(件)古籍精品。
本次展覽加大新媒體手段的應用力度,展廳入口處設有沉浸式環(huán)幕體驗區(qū)?!懊?guī)闩R大典”觸屏游戲和永樂版式透明屏互動游戲,能讓觀眾體驗臺閣體書法,學習古籍版式知識。筆墨紙硯互動游戲等,將帶觀眾感受《永樂大典》的紙張之良和用墨之精,學習其中蘊含的中醫(yī)養(yǎng)生、書法、動植物等知識。展廳觸摸屏提供《永樂大典》回歸圖表和《永樂大典》數(shù)據(jù)庫供大家查閱。(記者 李俐)
(責任編輯:盧相?。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