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趙杲觀
趙杲觀位于代縣新高鄉(xiāng)洪寺村東北約3千米的天臺山溝。相傳春秋末期,趙襄子滅代,代君夫人自殺,其余姬妾由丞相趙杲引護外逃,隱居天臺山,后人紀念其功德,建祠祀奉,稱此為趙杲觀。
據(jù)觀內(nèi)碑記載,趙杲觀創(chuàng)建于北魏時期,明朝成化年間(1465年—1487年)、明朝萬歷年間(1573年—1620年)重修,清朝康熙年間(1662年—1722年)增修。觀分南北兩洞,占地面積2220平方米?,F(xiàn)存北洞正殿為明代遺構,其余皆為清代建筑。南洞名“自在庵”,為天然石洞,外壁設木構窟檐;北洞依山勢而建,共有三進院落,院落朝向各不相同。第三進院落坐北朝南,中軸線上建有韋馱殿和正殿,兩側為東西配殿、耳殿和朝圓洞。正殿石砌寬9米、深6.9米、高0.65米臺基,面寬三間,進深四椽,單檐硬山頂,五檁前廊式構架,前檐明、次間施有四扇六抹格扇門。觀外北洞北及東北半山腰依山筑有三座樓閣。觀內(nèi)現(xiàn)存明重修碑4通、清重修及功德碑碣14通(方)、民國時期重修功德碑5通、清旗桿1對。1996年公布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。
(責任編輯:盧相?。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