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考碗族”逢考必上 報錄比逐年增長 |
專家建議:年輕人不要盲從,要理性認識自己,腳踏實地,堅持奮斗 |
2022年06月17日 09時28分 山西晚報 |
進入6月,公務員、事業(yè)單位、“三支一扶”、特崗教師等招考信息集中發(fā)布,“考編”成了不少求職者的頭等大事,他們大多有相似的目標——通過考試,獲得編制,端上“飯碗”。 6月14日,是省直事業(yè)單位招考報名的最后一天。今年,190個省直事業(yè)單位共計招聘713人,截至當日上午8時30分,報名人數已經達到共83498人。6月15日,省公務員局發(fā)布消息,我省公務員考錄筆試將于7月9日、10日進行。不少“考碗族”直呼:這個夏天可有的忙了。 逢考必上記不清參加多少考試 “公務員是金飯碗,事業(yè)編制是銀飯碗,大型國企是銅飯碗,考上都是鐵飯碗?!痹诳季幦Γ餍兄@樣一句話。近年來,隨著高校畢業(yè)生數量逐年增多,“考編”持續(xù)發(fā)熱,“考碗族”隨之出現。 “6月26日,將成為考試最集中的一天了吧,大家可以接龍……”太原市民劉洋在微信朋友圈寫下了這樣一句話。 從2020年開始,劉洋的目標就是“考碗”。秉持“逢考必上”的原則,兩年間他已經記不清自己到底參加了多少場考試了?!笆人蟹蠗l件的崗位都報了。只想廣泛撒網,也沒有具體的目標?!眲⒀笳f。 然而,競爭激烈的程度遠遠超出劉洋的想象,“2020年參加公務員省考,我報考的單位只招1個人,報了100多人,我考了第9名,離‘進面’只差零點幾分?!?/p> 備考期間,為了能夠有人督促自己,交流學習進度,劉洋在社交平臺上加入了考編微信群。“在群里不乏多年奮戰(zhàn)的‘考碗族’,屢戰(zhàn)屢敗、屢敗屢戰(zhàn)。不停考試的原因也很相似,大多希望有個穩(wěn)定的工作。”劉洋說。 持續(xù)投資培訓機構價格水漲船高 在太原一家民營企業(yè)擔任出納的君君也是“考碗”大軍中的一員。2015年畢業(yè)之后,君君選擇在北京打拼,兜兜轉轉幾年沒啥起色,2020年決定回太原發(fā)展?!霸谕夤ぷ鲏毫艽?,定居成本高。我是獨生女,家人不放心我一個人在外飄著,極力勸說我回來?!本f,在太原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,自己決定一邊上班,一邊“考碗”。 與剛畢業(yè)的大學生相比,已經工作多年的君君在考試方面沒有什么優(yōu)勢,于是她決定報班學習,沖刺公務員省考。“考公的人數每年都在增長,培訓機構的價格也水漲船高?!本嬖V記者,她第一年報了線上班,一期的價格880元,第二年同樣的班型,價格已經漲到了980元,但她選擇了更貴的線下精品班,全封閉教學?!坝欣蠋煻⒅?、同學陪著,效果會好一些?!睘榱诉@個“效果”,君君需要花費7830元。 一家知名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表示,近年來報名參加編制考試的人呈現出幾個特點,一是學歷普遍提高,本科以上學歷的人目前占大多數;二是年齡普遍偏低,有很多沒畢業(yè)或剛畢業(yè)的學生。此外,堅持兩三年一直在培訓機構學習的人也不在少數。 “近幾年,各類考試的報錄比呈現上升趨勢,競爭的加劇催生了更專業(yè)化的培訓需求?!鄙鲜龉ぷ魅藛T表示。公開數據表明,2020年,16萬余人(含選調生)報考我省公務員,2021年達到21.8萬人。2022年報考最終數字還沒有公布,但根據最后一天報名情況,最終報考人數已經超過20萬人。 2021年成功“上岸”的周立陽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從報名費到交通費、筆試輔導班費、面試培訓費,零零碎碎他花費了近兩萬元。但在他看來,自己還算幸運,更多的是依然還在“考碗”的“同學”。他告訴記者,“面試班的費用是12800元,我們班一共13個學生,最后只有4個人成功‘上岸’?!?/p> 理性對待理想工作不一定在編制內 現在,“考碗”熱度已經超過人們想象。以本次省直事業(yè)單位招考為例,最熱門的山西省司法廳—山西省司法學校管理1職位,有2960人報名,1166人繳費,競爭程度可見一斑。 在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冀慧珍教授看來:“考碗”熱的出現,一方面和就業(yè)形勢有關,這兩年受疫情影響,大家對民營企業(yè)、自由職業(yè)等有一些畏難情緒,趨于選擇穩(wěn)定的、體制內的職業(yè);另一方面,也體現了大家對國家治理、公共管理等公共事務的關心、關注,想參與其中,體現了對偉大祖國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度認同和信心。 “考編人數的增加,意味著會有更多、更優(yōu)秀的年輕人進入國家機關等公共部門工作,有望出現更多的國家治理精英、管理精英甚至教師精英等,有利于優(yōu)化我國國家機構、體制和工作人員構成?!奔交壅浣淌谔寡裕欢?,過多年輕人去“考編”,有的崗位報考比例甚至達到幾千比一,其實是一種異化現象,形成就業(yè)渠道單一、擁擠,造成異常競爭,“當下,理想工作不一定在編制內。許多行業(yè)的崗位亟需有豐富創(chuàng)造力、活力的年輕人加入,年輕人一味追求穩(wěn)定而忽視、放棄這些崗位,無論對個人還是行業(yè)乃至于地區(qū)、國家發(fā)展都未嘗不是一種損失?!?/p> 對于就業(yè),對于當下的“考碗熱”,冀慧珍教授建議,首先,年輕人要理性認識自己,尤其是所學專業(yè)、性格特征以及職業(yè)理想等是否確實是這些編制內的工作,希望大家不要滿足于一時的安穩(wěn)、更不要盲從;二是了解自己所要報考的職業(yè)、崗位等情況,很多工作是事務性的工作,在日復一日甚至重復性的工作中,自己是否可以堅持腳踏實地、是否可以不忘初心;三是希望年輕人心中有理想,腳下有力量,無論從事什么工作,無論遇到什么困難,堅持奮斗,必有收獲。 山西晚報記者 武佳 (責任編輯:梁艷) |
【關閉窗口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