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普通車輛更智能 國內首個“智慧高速+車機導航”應用在川發(fā)布 |
2023年02月27日 10時33分 中國新聞網 |
中新網成都2月24日電 (記者 王鵬)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——“公路交通系統(tǒng)全息感知與數字孿生技術及應用示范”啟動儀式24日在成都舉行。當日,國內首個將智慧高速車路協(xié)同技術與車機導航融合的應用正式發(fā)布,可讓普通車輛更加智能,未來將向全國公路推廣。 近年來,自動駕駛引發(fā)了新一輪智慧交通產業(yè)革命。目前自動駕駛主要有兩條技術路線:單車智能與車路協(xié)同。單車智能一般是通過車輛安裝的傳感器對周邊環(huán)境進行感知決策。車路協(xié)同則融合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,讓車、路、云實現互聯互通,全局協(xié)調所有交通要素。 圖為啟動儀式現場。 王鵬 攝 此次在四川啟動的“公路交通系統(tǒng)全息感知與數字孿生技術及應用示范”項目,正是車路協(xié)同技術路線。該項目依托全長157公里的國內首條全線覆蓋車路協(xié)同的智慧高速公路——四川蜀道集團成宜高速,由四川數字、阿里云、達摩院、高德地圖等提供技術支持,通過軟硬結合的云控平臺和算法調優(yōu),實現全量、全天候、全程的精準感知。 何為“全線覆蓋車路協(xié)同的智慧高速公路”?記者了解到,在成宜高速上,每隔800米便設置有一根“智慧桿”,上面安裝了雷達、魚眼攝像機、卡口攝像機、球機攝像機、槍機攝像機、智能路側設備(RSU)等設備,從而實現對高速公路人、車、路、環(huán)境、事件的智能、全時、全天候識別和監(jiān)測。目前成宜高速可對異常停車、大霧天氣等交通異常事件進行識別和智能決策,交通事故數量同比下降60%。 圖為國內首個“智慧高速+車機導航”應用在下雨的成宜高速上使用。 蜀道集團供圖 蜀道集團四川數字未來交通工程院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李偉告訴記者,此次發(fā)布的國內首個“智慧高速+車機導航”應用——蜀道·高德行業(yè)版,是全息感知與數字孿生技術體系的重要一環(huán),結合智慧高速的感知能力,調用“路端智能”,可為通行車輛提供自身傳感器無法實現的“宇宙視角”,提升超視距感知能力,實現全天候通行。 談及“宇宙視角”和“超視距感知能力”,李偉解釋,與一般導航相比,未來司機在成宜高速上不僅可以看到自己車的高精度定位,還能看到附近數公里的車輛行駛情況,“如果這條路上發(fā)生了交通事故,司機立刻就能知道。哪怕夜晚、雨天、大霧看不清,也能通過手機應用看到整條路的情況,看到前方多少米有車,實現全天候通行?!?/p> 據悉,“公路交通系統(tǒng)全息感知與數字孿生技術及應用示范”項目旨在集中攻克“人工智能+公路交通”規(guī)?;苫纫幌盗泻诵募夹g,未來將形成至少8項國家或行業(yè)標準,在全國開展超1100公里應用示范。(完) (責任編輯:蔡文斌) |
【關閉窗口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