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三學生論戰(zhàn)北大院長 四大名著少兒不宜? |
2016年10月19日 15時31分 |
院長說:初中再讀可能較合適,到高中更好 高中生回:相比現(xiàn)實,四大名著何其大雅 所為何事 9月26日,北大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在《中國青年報》發(fā)文稱,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。文章發(fā)表后引起國內(nèi)輿論的廣泛關注。一直以來,輿論場上都存在“四大名著”不適合兒童閱讀的說法。 那么,針對孩子到什么年齡閱讀四大名著比較合適?他在此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“我個人覺得,到了初中階段,學生初步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,具備一定程度的批判性思維,能夠對文本和觀點進行分析之后可能比較合適。高中以后可能更合適一些?!?/p> 10月17日,同樣在《中國青年報》上,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學生高澤林發(fā)文說,四大名著可以讀,相較于四大名著中的負面內(nèi)容,現(xiàn)實中的低俗更甚。 旁觀者說 真正的判斷標準不是年齡上的限制 ——光明日報文章 真正的判斷標準,不是年齡上的限制,而是閱讀者是否喜歡與接受。與其告訴或者限制孩子讀什么書,不如教會他們?nèi)绾巫x書,并培養(yǎng)他們讀書的興趣。 討論適合或不適合和瞎扯相去不遠 ——工人日報文章 就讀書本身來看,覺得大家都是老師,雖說觀點不同,但本質(zhì)不過是一家人說兩家話而已:什么書適合或是不適合特定種類的人讀,依我看,和瞎扯相去不遠,有點像那些為了賺錢多買些肉吃,宣揚節(jié)食減肥好處的文人。 本組稿件據(jù)中國青年報、新華日報 東方早報、河南商報 9月26日 北大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在中青報發(fā)文稱,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。 論 四大名著 打家劫舍 爾虞我詐 性描寫不宜過早接觸 ■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 秦春華 原題:“四大名著”適合孩子閱讀嗎?(有刪減) 暑假帶女兒去旅行。一路上,女兒纏著我不停地講故事。肚子里的存貨早就被她掏空了,不得已開始講三國。翻來揀去,竟然發(fā)現(xiàn)三國里能夠適合小姑娘聽的故事實在不多。絞盡腦汁勉強搜刮了一個“蔣干中計”,女兒倒是聽得津津有味。等她睡著之后,妻子很認真地對我說:“以后你別再給孩子講蔣干中計這類故事了。一來情節(jié)太復雜;再說這種騙來騙去的故事孩子聽多了不好?!币徽Z驚醒夢中人。仔細想想還真是這么回事。計謀計謀,說白了不就是騙人嗎?對于6歲的孩子來說,是不應該過早接觸這些內(nèi)容。 再往深里想,書店里形形色色各種版本的“四大名著”琳瑯滿目,家長一摞一摞搬回家讓孩子讀,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受到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熏陶??墒?,“四大名著”真的適合孩子閱讀嗎? 先來看《水滸傳》和《三國演義》?!吧俨豢此疂G,老不讀三國”,這句老話早就在民間流傳。水滸里滿是打家劫舍,落草為寇,占山為王。少年人血氣方剛,心性未定,難免不會猴兒學樣;三國中充斥了陰謀詭計,權術心機,爾虞我詐?!袄献x三國是為賊”,深諳世故的老年人讀了之后愈加老謀深算,老奸巨猾。這樣的價值觀和精神內(nèi)涵,對于成年人來說尚且要加以提防,更何況是不能明辨是非,易受影響的孩子! 按理說,《西游記》應該最適合孩子閱讀。唐僧、孫悟空、豬八戒、沙和尚以及各類神仙妖魔形象栩栩如生,情節(jié)曲折動人,最容易勾起孩子閱讀的興趣。然而,這部書從根本上講述的是佛法和人生,其隱含意義極為深遠宏闊,遠非孩子所能理解。書中隨處可見“修持”“菩提”“元神”“禪心”等字樣,蘊涵著濃重的佛教色彩,反而最不適合孩子閱讀。 最后來看《紅樓夢》。從教育的角度看,這部書也不一定適合孩子閱讀,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年。 首先,盡管一千個人對《紅樓夢》有一千種解讀,但“色”“空”“幻”“滅”的主題世所公認。對于孩子來說,這些觀念要么不理解,要么理解了就會影響他們對未來生活的預期。其次,按照曹雪芹的原意,書中所描述的社會和家族一步步從繁華走向崩潰,最終是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”。如此悲情,悲到了極致,冷到了骨髓,固然深刻揭示了世情人生,卻不一定有利于培養(yǎng)孩子樂觀向上的人生觀;最后,書中關于性描寫的段落也不宜讓孩子過早接觸。我當然不是迂腐的衛(wèi)道士,生理衛(wèi)生課也早已在學校里開設。然而,科學地了解人體構造及性并無不妥,但恰恰是文學讀物中那些欲說還休、似實又虛的性描寫最易對少年男女產(chǎn)生誘惑,“淫書黃書”之所以害人不淺的關鍵就在于這一點。實際上,脫胎于《金瓶梅》的《石頭記》在最初傳抄之際的確是被列為“淫書”而遭禁的。 上面分析的是內(nèi)容,單就文字而言,我認為也不一定適合孩子——特別是小孩子——閱讀。四大名著半文半白,《三國演義》更近乎是完全的文言文,和現(xiàn)在的白話文其實還有相當?shù)木嚯x,小孩子讀起來困難很大。至于小說結構布局之宏大精巧,人物性格之生動鮮明,語言運用之神妙雋永,這些美學上的價值更非低齡兒童所能理解和領悟。 10月17日 同樣在中青報上,鄭州高三學生高澤林發(fā)文:讓孩子自主決定讀什么樣的書。 駁 少兒不宜 希望更多孩子去讀三國演義 而不僅是打“三國殺” ■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學生 高澤林 原題:我們不適合閱讀“四大名著”嗎(有刪減) 讀了秦春華老師關于孩子閱讀“四大名著”是否合適的見解,我的腦海中浮現(xiàn)出兩個場景:一個是十歲的我趴在沙發(fā)上讀《西游記》,讀到描寫豬八戒的文字時,笑出了口水滴在書頁上;另一個是我十三歲時,媽媽翻看著《紅樓夢》問爸爸:“這么風花雪月的文字,讓咱兒子看好嗎?” 一方面,孩子讀一些書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;另一方面,家長老師斟酌損益憂心忡忡,生怕孩子讀到不合適的內(nèi)容。作為一個十八歲的已經(jīng)長大的孩子,我想對此發(fā)表一些看法。 先說內(nèi)容。不能否認三國中有陰謀詭計,水滸中有血腥暴力,紅樓中有男女情愛,西游中有佛教禪宗,但這些內(nèi)容分別是每一部書的主旨與核心嗎?顯然不是。而秦老師在探討名著內(nèi)容時已帶有挑剔的眼光,所以將一些并不顯著的不足放大。而問題是,社會復雜,人心難測,現(xiàn)實的殘酷性不會因為家長的隔離而有任何改變,而孩子總有一天要走出溫室獨自面對這一切,難道應該讓孩子始終沉浸在王子公主的美好童話中嗎?不應該讓孩子從書中對真實的社會有所認識嗎? 從另一個角度看,現(xiàn)實環(huán)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遠大于書籍。當今媒體無孔不入,“厚黑學”“謀略之術”大行其道,含有色情意味的廣告、節(jié)目并不鮮見,暴力游戲閃爍熒屏……相比之下,四大名著何其大雅!負面影響何其微??!況且,孩子是能夠作出判斷和選擇的,他們沒有那么莽撞,不會一味效仿,就像極少在游戲中打打殺殺的孩子會在現(xiàn)實中殺人一樣。孩子在閱讀中關注更多的是那些讓他們覺得新鮮有趣的內(nèi)容,其余的則常會忽略,因而名著中的成人化內(nèi)容不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太多痕跡。 再說文字本身。根據(jù)小學時代我對同學的觀察和了解,絕大多數(shù)四年級的孩子認識《三國演義》原著中95%的漢字,雖說不能把握細節(jié)文意,但理解情節(jié)是可以做到的。而且,四大名著中的不少故事都耳熟能詳,這也降低了理解領會的難度。小學課本對《武松打虎》等篇目的收錄也可以說明小學高年級學生理解文本的障礙不大。再者,我認為略高于當前認知水平的閱讀才是有價值的閱讀,永遠停留在漫畫、繪本、童話的程度難以讓孩子的心智有所提升。 我觀察的結果是:從讀故事到讀情節(jié),從讀語言運用到讀結構布局,從讀人物形象到讀思想情感,四大名著始終有其強大的魅力。難怪有人說,真正的好書適合九至九十歲的人閱讀。各有所喜,各有所取,各有所悟,可以讓人一生與之相伴。 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出發(fā)點總是好的,而我想說,請多給孩子一些自主選擇的權利和空間,讓他們自主決定讀什么樣的書,而不是所謂合適的就是必讀書,所謂不合適的就是禁書。更重要的是,如何讓更多的孩子喜歡讀書,愿意讀書,因為如果孩子不讀,即使有再多合適的書也毫無意義。 在娛樂方式極大豐富的今天,孩子的閱讀,更需要來自身邊的支持與鼓勵,讓他們領略到閱讀獨有的樂趣。我希望能夠看到,更多的孩子會去讀三國而不僅是玩三國游戲、打“三國殺”;我希望聽到,一個孩子在被問及為什么讀四大名著時不會說:“這是老師推薦的?!倍菚f:“因為我喜歡?!?/p> (責任編輯:梁艷) |
【關閉窗口】 |